1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朱雅倩
潍坊东风街,宽阔的马路中间,耸立着一棵古老的大槐树,槐树两人合围粗,现已中空但长势依然旺盛,这棵老槐树已有300多年树龄,经历风吹雨打,多次变动依然幸运的留了下来,它默默地守望着这座城市,品味老潍县生活的酸甜苦辣。
老潍坊人一般都有赶早市的习惯。卖蔬菜水果的小贩聚集在社区的街道里,很自然的就形成一个小市场。从早市上买两个火烧,一碗豆腐脑,简单而忙碌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火烧在潍坊人心里有难以动摇的地位,每天早晨,无论哪个火烧铺子前面,总是一群排队等吃的人,而且人们偏执的认为只有用老工艺土制的窑炉烤出的纯手工火烧才是最好吃的。我也曾经试着去寻找打听来的那家最正宗的城隍庙肉火烧,果然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明明已经闻到传来的阵阵香味,待看那铺子的时候,却在街的另一头。用花椒水腌制过的肉馅,配上鸡蛋末、木耳末、干虾末,裹上面皮,放在土炉里烤,随着温度的上升,肉馅与各种配料的味道融合,面皮膨胀,火烧呈鼓形,碗口大小,圆滚滚的却看不到捏合的痕迹,用一小块油纸包着刚出炉的火烧,顾不得烫,一口咬下去,外焦的面皮咯咯作响,哈一口热气,唇齿留香。
在几百年前赶的早市又有另一种味道。清代乾隆年间,当时到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虽然现在的街上已经见不到这样的吃法了,但它被搬到了室内,还是食客们围锅而坐,以锅台为桌面,它现在又以地方名小吃的身份,讲述着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故事。
潍坊是一座小城,它的发展虽然赶不上那些大城市来的日新月异,但它也是本着“让居住在这里的人生活的更好”的城市建设宗旨,展示自己的生命力。有的时候希望它可以前进的慢一点,多留下一些小时候的痕迹。
北方以面食为主,用面压制成的和乐是潍坊三大名吃之一,其实就是一种面条,但是人为它添加上了情感,于是它的味道就更加厚重了。
潍坊是一个已有四百年历史的老城,历史上被称作潍县,做买卖是当地的传统,传说老潍县城内有一经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经营及全家的齐心协力,十几年后已小有名气。可是,几个儿子结婚后,儿子在儿媳妇们的怂恿下,妯娌之间,兄弟之间常常为争夺财物闹得不可开交,甚至相互打架。无奈之下,主人打算将家产分给儿子们各自经营,在全家共吃最后一顿团圆饭时,他拿出精心准备的面食给大家吃,大家不知为何物,主人告诉他们:这是和乐,希望你们兄弟、妯娌之间,互帮互助,合家欢乐。儿子儿媳们感到非常惭愧,此后,和好如初。经过后代人的努力终于发展成现在的鸡鸭和乐。
这些味道伴随着一代代潍坊人成长,因为这里面融入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于是它们变得生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也会被赋予更多的故事,就像是那棵老槐树,从县城庙旁到村口路边,到城里大街再到拓宽改造后被围上护栏。环境在变,人在变,但它就是如此“任性”地偷品着漂浮在潍坊上空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