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 魏珠琳
小时候,家里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是海信牌的,21寸。爸爸爱喝青岛啤酒,我喜欢春末夏初五月舒适的风。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同,直到后来,我来到青岛这座城。
记忆把我拉回十五年前,我五岁。那时我眼中的青岛,就是一座可以吹着舒适海风的海滨小城。穿过市场,海鲜新鲜的气息扑面而来,地面总是湿哒哒的,走起路来要小心翼翼,生怕地上的水花溅到身上。
五岁时的我,第一次接触大海,喜欢赤着脚在最靠近岸边的沙滩上行走,浅浅的的海水刚刚没过我的小脚丫。那一刻,真的是透心凉,心飞扬。坐在当地渔民的小木船上,看着船尾激起的浪花,还有那天空中浅浅飞过的海鸥,我会幻想那会是我以后一辈子的生活,简单惬意,轻松自在。
记忆中海边的人不是特别多,三三两两,嬉戏玩耍,有老人,也有孩子,其中更不乏当地辛勤劳作的人们。堆沙堡,捡贝壳,喝扎啤,侃大山……孩子和大人们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十五年后,四个多小时的夜班火车,一个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再次来到这所城市。我知道,我和她重逢了,就像十五年未曾见面的老友,欣喜感动之余更多了一丝期待。
火车站旁的高楼拔地而起,弯曲的街道依旧弯曲,栈桥旁的游人越来越多……沿着海岸线一直走,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和摊贩,这其中不乏外地人的存在,南来北往的人们在这所包容的城市生存打拼,活跃在青岛的海岸线上。
一直很喜欢青岛人的生活态度,每天清晨随处可见沿着海岸线跑步的人、在海边打沙滩排球的人、日复一日坚持去海里游泳的人。年轻人爱跑步,中老年人没事约上三五好友去海边打打沙滩排球,在这个群体的身上,我看到了这所城市所特有的活力,自问自己五十年后会不会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也像他们一样保持青春与朝气。
如果说青岛人的夏天是从一顿烧烤一打啤酒开始的,那应该再合适不过了。我住的地方靠近台东,夜幕降临,沿着酒店门口的路一直走,几条街上全是烧烤店,这里绝对堪称美食与吃货的天堂。因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这里海产丰饶,也让热爱美食的青岛人和来自各地的游客大快朵颐。
相比之下,我更爱这所城市的清晨。五六点钟的青岛,安静而且美好,游人不多,车也不多,商店还未开张。走在沙滩上,坐在海边的礁石上,看着初升的太阳,听的海水浪花相互拍打的声音,不远处海鸥低空飞过,码头上的渔船游艇整齐地停靠在一起……正如科大校歌中唱的那样:高山下,泉水旁,海滨好风光。
松傲霜,水激扬,浪涛迎风唱。
没来过青岛的人或许会一眼喜欢上这座海滨城城市,在青岛待久了也就渐渐习惯这所城市的美好。有人曾问我,为什么没有方向感还要到处乱跑。我回答他就算知道了方向又怎样呢,只不过是个参照物而已。经年之后,在回忆起那时说过的话,心中依然对自己的答案充满肯定,我知道,我是对的。
作为一位外地人,哪怕是坐公交车都会有一种别样的感受。大概是由于地形的缘故,司机师傅开车真的很猛,所以上车之后找个扶手抓紧是绝对有必要的。遇上周末,无处停放的车辆在道路两边停靠,让原本并不宽阔的行车道愈加拥挤,堵车是常态。司机并不会去抱怨,更多的是相互包容,因为城市的不断发展同样为这所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岛是个宜居的城市,冬暖夏凉。”公交车上看到我不舒服让老伴儿给我让座的奶奶热情地对我说。很多人对青岛人的评价就是他们有些排外,因为很多外地人占有了当地良好的资源和就业岗位。而我在青岛人的身上,同样看到了勤劳、善良、热情、包容以及对待生活的那种积极的态度。
中山公园的大理石像喷泉,脑海中再次浮现五岁时摆着剪刀手在旁边拍照的样子,这一次,它没有喷水。公园很大,游乐场里到处都是孩子,我看到了他们的天真无邪。在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这所城市的热爱,以及这所城市带给他们的欢乐。未来,他们将和这所城市共同成长……